產品詳情
加強中小企業“產、學、研”聯合步伐。由于中小企業自身的研究開發力量薄弱,要想有效推進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解決企業技術創新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必須廣泛借助企業之外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技術力量。通過加強“產、學、聯”聯合,吸引多方科技力量進入企業,與企業建立多種形式、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促進企業的技術創新活動,推動中小企業低成本、高效率進行技術創新。這樣以來,既可以填補中小企業因缺乏技術研究部門或缺少自有專利技術的空白,又能夠發揮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技術力量雄厚的優勢,互補互利,形成“雙贏”的局面。
加大創新資源的投入能力。創新資源既包括R&D投入(經營、人員、設備),也包括非R&D投入(主要包括專利、創新費用分布、技術引進消化等)。
加大R&D經費投入。必要的經費支撐是技術創新的前提條件和基本保證,并且只有大量和持續的R&D經費投入,才能使企業積累起一定的技術創新能力。世界企業500強的R&D費用占銷售收入5%--10%,其不惜巨資投入R&D活動的原因在于,技術創新活動的產出既有有形產出(它以物質產品和利潤的方式得以體現),又有無形的效益產出,它具體表現為內涵于物質產品和人力資源之中的知識和技術增量。這種增量能提高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積累技術創新資源,對企業的發展有重大戰略價值;
加大創新人才開發和引進力度,提高R&D人員的數量和質量?!翱萍碱I先,以人為本”,優秀的人才是企業完成技術創新的關鍵。我省中小企業創新人才缺乏,是制約技術創新能力提高的一個重要因素。市場的競爭,最終還是人才的競爭??萍既肆Y源主要集中在R&D活動人員中。所以提高R&D活動人員的數量比例和技術素質就顯得非常重要。每萬名員工中R&D活動人員,日本為132人,法國為125人,德國則高達459人。由此可見,人才在技術創新和市場競爭中的重要性。
提高設備的技術裝備水平,進而提高企業的生產能力。技術裝備是企業為了生存和發展而具有的技術生產手段,它對企業的生產活動具有決定性影響。它決定產品的生產規模、產品的生產質量,進而影響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獲利能力。中小企業經營特征決定了其生產設備小、精、專的特點,從而有利于生產經營設備的更新改造,特別是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后,中小企業設備進一步發展的方向是數字化、信息化技術裝備,也為中小企業的裝備改良和技術創新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提升企業家的創新意識。企業家具備的創新意識是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活動的前提條件,也是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基礎。高素質的企業家應具有不斷創新意識、成就意識、機遇意識和善于用人的能力。應培養他們能夠審時度勢,抓住企業發展的機遇,有效地配置企業的人力、才力資源,推動技術創新,使企業獲得長久發展的技術儲備。在未來的經濟戰略中,為中小企業造就一批勇于創新的企業家群體,是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提高企業市場競爭能力的關鍵一環。
技術創新能力是企業在技術及其相關的其他領域的各項創新能力的集合。包括:創新環境的優化、創新資源的投入能力、創新管理能力、研究開發能力等諸多方面,任何一個相關環節缺乏能力支撐,都會導致創新的失敗和低效。要提升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就必須針對企業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提升各個相關方面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創新的成功。
提升企業的創新管理能力。企業創新管理能力的提高,可以通過創新戰略的制定和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勵”機制來實現。企業要保證技術創新成功,制定正確的創新戰略是最關鍵的一步,要全面綜合考慮了企業內外部因素后,再做選擇。企業選擇創新戰略說,應更多地將自身資源集中于核心專長與核心技術創新能力的領域,抵制市場的誘惑,不要盲目進入與企業自身核心專長與核心技術創新能力無關的領域;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勵”機制。人才是企業技術創新、競爭取勝之本。企業高層次科技人員比例的高低,在某種意義上就標志著一個企業的科學技術水平。所以,人才高層化戰略是當今世界企業界R&D活動領域的主要特點。有效的“人才激勵”機制能極大的調動科技人才的創新積極性,挖掘他們的創新潛力,保證企業的技術創新活動的不斷進行。
營造有利的創新環境,建立和完善技術創新政策、法規和風險投資機制。創新環境是國家政策與法規、管理體制、市場和服務的統稱,這些環境因素對激勵企業和有關機構對創新進行投資有很大的影響。為了營造鼓勵從事創新和投資于創新的環境,政府首先要建立和完善與之相適應的政策和規章,比如在稅收和出口貿易方面繼續給予傾斜政策等;其次,要對高新技術企業的創新活動出臺新的扶持政策,引導企業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可采取政府與企業建立成本分攤、風險共擔的合作伙伴關系。同時,要盡快建立和完善風險資金(又可稱為創業資金)機制,以便吸引全社會的資金投入。
辦理流程
1、簽訂協議。
2、支付預付款,開展項目。
3、完成項目,支付尾款。
辦理時限
技術再提升項目在15-100個工作日完成。